王羲之 - 兰亭序

《兰亭序》(又名:《禊序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禊帖》、《临河序》、《兰亭宴集序》),书法家王羲之所作,此文书迹与苏轼《寒食帖》、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并称三大行书帖,有“天下第一行书”之美名,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。

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初,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、王徽之、王操之、王献之,孙统、李充、孙绰、谢安、支遁、太原王蕴、许询、广汉王彬之、高平郗昙、余姚令谢胜等 “少长群贤” 共41人在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集会,为兰亭集会,,会上各人做诗,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,后辑为《兰亭诗》。

兰亭集会上,与会者临流赋诗,各抒怀抱,抄录成集,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,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,记录这次雅集,即《兰亭序》。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书写, 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,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、 “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的感叹。作者时喜时悲,喜极而悲,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,再由激荡而平静,极尽波澜起伏、抑扬顿挫之美。通篇语言流畅,不勉强藻饰、通俗自然,结合骈句、骈散,灵活自如,堪称历代名篇佳作。

《兰亭集序》共计324字,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,其中21个 “之”字,各具风韵,皆无雷同。王羲之乘酒酣兴乐书写,故似有神助。后来曾书写很多遍皆不及此。